您好!欢迎访问西安金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诚信是金 创新为源

全国服务热线:029-85725501

输电线路工程设计常见病案例清册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8/10/30 关注次数: 二维码分享

序号

专业子项

设计阶段

问题名称

问题描述

原因及解决措施

01*

导地线(含选型、防振、相序) 

初步设计

导地线选型不当

在线路设计过程中,未根据工程条件进行必要计算分析或计算方法不当。造成导地线电气、机械性能不满足工程要求,全寿命周期下经济性较差,线路不能正常运行或投资增加。  

  原因:1.未按严格规程规范要求,计算分析过程中漏项。2.未掌握相关计算方法。 
   措施:1.采购相关软件进行分析计算,满足设计深度要求。

02

导地线(含选型、防振、相序) 

初步设计

未核实原线路的设计条件,导致导地线选型不当

在改造工程中,未核实旧线路铁塔的原始设计条件和实际使用情况,在导地线选型过程中所选型号超出原铁塔设计使用条件,造成电气间隙不足或超出铁塔原设计强度。

  原因:旧线路原始资料收集力度不足。 
   措施:多渠道收集原始资料,包括原设计文件、线路台账、现场收资等。  

03

导地线(含选型、防振、相序) 

初步设计

相序错误

在线路设计过程中,未核实变电站、旧线路既有相序。较终因相序错误无法按时投产。

  原因:1.缺少正式专业提资或版本不正确。2.对旧线路相序的现场调查或收资不准确。 
   措施:1.专业提资应及时、有效、规范。2.调查旧线路相序时应同时采用收资、现场调查两种手段。

04*

导地线(含选型、防振、相序) 

初步设计

相导线换位设计不合理

未根据线路长度,论证换位的必要性,或多回路出线时忽略换位问题。造成线路不平衡电流和电压不满足要求。

  措施:1.严格执行规范规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换位设计。2.计算线路不平衡度。

05

导地线(含选型、防振、相序) 

施工图

导地线防振措施不当

未根据平均运行张力计算、确定防振措施。未根据工程条件(进线档、钢管杆、重冰区等)进行必要计算分析或计算方法不当。造成防振措施未起到应有防振效果。

  原因:1.未按严格规程规范要求,计算分析过程中漏项。2.未掌握相关计算方法。 
   措施:1.加强培训,掌握防振设计原理与方法。2.采购相关软件进行分析计算,满足设计深度要求。

06

电缆(含选型、附件)

初步设计

电缆电气计算不全面

初设过程中,未计算电缆载流量、感应电压、工频过电压或热稳定校验等,线路实际输送容量论证不充分,电缆截面偏大,投资增加,或截面偏小,不满足系统输送容量的要求。电缆计算未考虑电缆敷设方式、特殊敷设环境以及多回路同路径敷设的影响。

  原因:遗漏电缆选型计算项目、电缆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对电缆计算的影响。  
   措施:严格执行规程规定,完善电缆计算。

07

电缆(含选型、附件)

初步设计

电缆选型不合理

电缆选型时未考虑电缆敷设方式、环境条件(土壤、地下水、温度、场合等)、电缆和架空混合线路匹配问题的影响,造成电缆在特殊敷设方式下运行存在安全隐患。

  原因:1.忽视电缆敷设方式、环境条件对电缆选型的影响。2.对特殊条件的辨识不足。 
   措施:严格执行规程规定,针对特殊敷设方式、环境条件、连接方式选择合适的电缆型号。

08

电缆(含选型、附件) 

初步设计

电缆接头选型不合理或配置不正确

在电缆接头选型时,未核实既有线路电缆型式(含金属芯材质),未考虑电缆终端塔结构尺寸和电气距离,导致存在安全隐患。电缆中间接头的配置不正确、电缆金属层接地方式不合理,造成电缆线路护层感应电压不满足规程要求。

  措施:1.设计要综合考虑既有线路电缆型式和铁塔结构尺寸、海拔高度来进行电缆接头的选型,满足运维检修时的安全距离要求。2.对既有电缆线路资料应采取收资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3.合理配置电缆中间接头、选择正确的电缆金属层接地方式。

09

电缆(含选型、附件) 

施工图

 电缆附件选型错误

电缆附件选型过程中,设计未确认厂家图纸,造成电缆附件不能正常安装,附件类别、型号、尺寸、电气参数等不满足使用要求,项目实施困难。

  措施:1.设计单位加强内部交接资料的过程控制,完善专业间提资管理。2.设计单位内、外资料交接及时、有效、规范、闭环。

10*

 电缆分段施工图

 施工图

电缆分段不合理

在电缆分段时,未充分考虑感应电动势、环流、段长匹配、接头位置环境及旧线路改接的影响,造成电缆损耗和事故点增加,电缆附件浪费,电缆接地方式不满足要求,存在运行安全隐患。  

  措施:1.设计应严格执行规程规定,根据不同的电缆敷设方式和环境条件,进行电缆段长计算,选择正确的分段方式。2.设计应加强对旧电缆线路接地方式的调查和收资,调查旧线路时应采取收资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3.接地方式的设计要综合考虑电缆路径、长度等因素。

11

电缆敷设方式 

初步设计

电缆敷设方式未充分比选,选择不合理

在初设阶段,未根据电缆型号、环境特点等情况对电缆敷设方式和排列位置进行比选论证,或未根据敷设条件选择电缆蛇形敷设的设计参数,导致电缆敷设方式不合理,电能损耗和安全风险增加。

  措施:1.设计应结合工程条件、环境特点、电缆类型等因素进行电缆敷设方式的比选。2.对电缆蛇形敷设位置和参数的论证要充分。

12*

电缆敷设方式

施工图

电缆敷设方式设计深度不足

电缆敷设方式未与沿线情况有机结合,未明确电缆在新建、 已建电缆通道、 工作井、 电缆夹层、 电缆竖井中的排列方式及敷设位置。

  措施:1.设计应严格执行规程规定对电缆敷设方式作充分说明。2.综合考虑电缆的输送容量、通道容量,说明电缆在新建、已建电缆通道、工作井、电缆夹层、电缆竖井中的排列方式及敷设位置。3.根据电缆通道空间、工作井分布、电缆分段等情况说明电缆接头的排列位置方案。

13

防雷接地施工图  

施工图

 接地装置选择不当

按照常规型式选择接地方案,未针对线路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设计,在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未能有效降阻;未对多种接地方案进行比选。

  原因:不能合理分析选择接地装置。 
   措施:1.严格执行设计规程、规范要求,细化接地型式。2.按照基建和运维部门要求合理使用降阻模块,因地制宜考虑多种接地方式。

14*

防雷接地 施工图

施工图

接地方案设计未考虑周边环境因素

接地方案未考虑塔基周边地形地貌、地质条件、障碍物、青赔的因素对接地施工的影响,或未考虑对弱电线路的保护措施,接地装置型式实施困难。造成接地方案改变,投资增加,影响施工进度。  

  原因:现场调查不细致,造成接地型式选择不合理。 
   措施:严格执行设计规程、规范要求,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条件、障碍物、青赔等因素,综合考虑工程造价和实施条件,选取相应的接地方式,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铁塔进行相关说明。  

15

防雷接地施工图

施工图

接地装置与铁塔不匹配

未考虑接地孔、接地联板与塔脚板、螺栓之间的相互影响,造成引下线联板无法安装、引下线与螺栓冲突等问题。影响后期施工,增加线路投资,给后期运行和维护带来难度。  

  措施:1.执行标准工艺要求。2.细化专业间配合,接地联板要与铁塔充分接触。3.结合接地施工图,合理选择铁塔接地孔位置,避免接地引下线联板无法安装、引下线与螺栓冲突等问题。  

16

防舞

初步设计

防舞设计方案不当

未充分收集路径沿线已建线路的运行资料,对微地形微气象的现场收资深度不足,在易发生舞动地区对防舞分析不充分,未采取相应措施。致使线路舞动,造成短路或断线故障,影响线路的安全运行。

  原因:1.舞动区域等级划分不当。2.对现有线路舞动情况、防舞措施和治理成果调研不足、分析不透彻。3.防舞措施不当。 
   措施: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充分收集资料,分析防舞措施及其效果,确定防舞措施。

17

防舞

施工图

防舞措施不合理,未达到预期效果

对于舞动区计算不充分,分析不细致,采取的措施不全面,未能达到预期的防舞效果,从而给运行带来安全隐患。

  原因:1.对防舞设计的具体细则、内容理解不深刻或执行不到位。2、对现有线路舞动情况、防舞措施和治理成果调研不足、分析不透彻。

 措施: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充分进行计算分析,防舞动措施应具备针对性和有效性。

18

监测

初步设计

电缆在线监测设备设置不合理

设计缺乏对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原则、要求及作用的理解,盲目设置监测系统,或电缆综合监控系统只计列投资而方案缺失,或监测装置配置不统一,导致已安装的监测设备未起到应有的效果。  

  措施:1.按照“有规划、分区域、有重点”的原则安装在线监测设备。2.在线监测装置在初设阶段应按照相关依据进行单独设计。3.对工程加装在线监测系统的必要性、可靠性以及功能应进行充分论证。

19

监测

施工图

未对监测设备提出环境适应性要求

未考虑监测设备运行环境条件,导致监测设备使用寿命缩短,或与既有设备出现不匹配现象,从而在线路出现异常情况时无法及时监测。

  措施:1.设计应结合工程实际,针对监测装置具体的工作环境对监测装置的环境适应能力、连续工作能力等性能提出具体的要求。

20

金具

施工图

第一金具与杆塔、架
 构挂孔不匹配

未校验第一金具与杆塔、架构挂孔架是否匹配,造成第一金具与铁塔连 接出现问题。相应增加工程投资,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安全运行。

  原因:专业间配合不细致。 
   措施:1.专业之间对于挂点资料进行确认,结构专业要确认开孔及相关尺寸是否满足金具要求;电气专业确认第一金具是否能灵活转动。2.对于改造、改接、π 接、T 接线路工程,采取多种手段收集旧线路铁塔资料,核实已有铁塔的挂点信息,合理选择通用设计金具与之相匹配。

21

金具

施工图

金具间连接不匹配

金具之间连接标记不匹配,金具串不能有效连接。增加工程投资,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安全运行。

  措施:1.与金具厂家沟通,确认其产品是否满足国网通用设计要。2.对金具串中各个金具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核实,确保其连接尺寸吻合。

22

金具

施工图

金具通用设计应用不足

通用金具在具体工程应用中未进行相应校核。造成金具连接出现尺寸不匹配,转动不灵活等问题。

  原因:通用金具使用中未校核。 
   措施:在使用金具通用设计时,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校核,对不满足应用要求的进行修正。  

23

绝缘(含绝缘配置和绝缘子选型)

初步设计

绝缘配置与实际污区不相符

污区调查未结合当地较新污区分布图或对污染源调查不细致,或简单提高污秽等级未进行充分的说明,导致绝缘配置与实际污区不符,绝缘配置等级不够,或绝缘配置盲目提高线路投资。  

  原因:1.收资不全面;2.设计现场调查不细致,未能收集到有效的污区资料。 
   措施:结合当地较新的污区分布图以及对沿线的污染源调查,并考虑发展趋势,进行合理的绝缘配置,并适当留有裕度。  

24*

绝缘(含绝缘配置和绝缘子选型)

 初步设计

高海拔地区绝缘配置未修正

未按照规范和运维部门的要求,在高海拔地区绝缘配置未进行修正。影响工程下一阶段的实施。

  原因:高海拔区域绝缘配置考虑不足。 
   措施:绝缘配置时满足相应的设计规程规范,对高海拔地区绝缘配置进行修正,对塔头间隙验算,同时尽量符合当地电力公司相关部门的规定和运行维护习惯。  

25

绝缘(含绝缘配置和绝缘子选型)

施工图

旧线路改造适用标准不合理

改造工程中未对旧塔进行电气间隙校验或计算原则选取不当。 影响工程的投资预算, 影响工程下一阶段的实施。

  原因:旧线路资料调查不细致。

措施:1.原则上验算应按旧线旧标准,新线新标准进行。2.采取现场勘察与收集台帐相结合的方法收资,严格执行对应规程、规范中对空气间隙的要求对旧线路进行塔头间隙的验算。

26

绝缘(含绝缘配置和绝缘子选型)

施工图

绝缘配置考虑不周

绝缘配置不当,或未留合适裕度,造成绝缘配置等级不够影响线路安全运行。

  措施:绝缘配置时,在满足规程规范的同时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征求运维部门的意见,在选择绝缘子型号、片数,校核绝缘子强度、空气间隙时留有适当裕度。

27

绝缘(含绝缘配置和绝缘子选型)

施工图

重要交叉跨越未挂双串、高塔未增加绝缘子片数

重要交叉跨越中未挂双串,高塔未增加绝缘子片数。影响线路的安全运行,给后期运行维护带来困难。

  原因:线路设计时应满足相应的设计规程规范及当地电力公司相关部门的规定和运行维护习惯。

措施:1.对于全高超过40m的铁塔按照全高增加绝缘子片数。2.对重要交叉跨越进行有效识别。

28

绝缘(含绝缘配置和绝缘子选型)

施工图

特殊地段、使用条件空气间隙相关验算不足

对位于高差较大或特殊地形的铁塔塔头间隙未进行校验;跳线在加装重锤后塔头间隙未进行验算;特殊塔型未进行间隙验算。造成线路运行存在安全隐患。

  措施:严格执行规程、规范中对空气间隙的要求,对于特殊地形或特殊塔型进行验算,确保电气间隙满足要求。

29

勘测(侧重测量、气象)

施工图

勘测资料深度不足

沿线矿区、水文、气象、接地、重要交叉跨越等勘测遗漏或勘测方式不到位,致勘测内容不完整,表达不清晰。造成局部和整体的设计不准确,引起方案变更和投资增加。

  原因:1.勘测人员调查不细致。2.对勘测要素辨识不足,遗漏主要勘测物。

措施:1.严格执行勘测设计规程、规范,采取必要的手段,逐基进行勘测,满足设计深度要求。2.施工完成后对接地电阻进行测量复核,满足运行要求。3、合理安排设计周期。

30

勘测(侧重测量气象) 

施工图

地下管线资料收集手段单一,障碍物反映不准确

由于缺乏新技术新方式或当地政府限定勘测手段,致使地质勘测资料不完整或不准确,导致方案改变和增加工程造价。

  原因:1.现有勘测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市政收资不完整。

措施:1.应结合实际工程条件、环境特点等因素选择合理的勘测方式。2.与当地政府合理协调,尽量完善勘测资料。

31

路径

初步设计

支持性文件不完善

协议办理过程中,协议漏取或内容不完整、表达不清晰、缺少必要附件以及协议无效。批复文件、评估报告等文件不全。造成局部或整体路径方案不成立,引起改线,投资增加。

  原因:1.遗漏协议单位;对协议相关要素辨识不足。

措施:1.明确应取得协议单位的范围,规划、国土等关键协议必须取得,根据工程情况收取其它重要协议。  2.协议中应包含明确的意见、公章、时效性、相关附件、人员的签字等要素。3.梳理、落实重要协议要求,形成闭环。

32

路径

初步设计

通道清理内容不完整、依据不充分

未说明走廊清理原则、未采用合理技术手段统计清理工程量或走廊清理漏项,重大障碍物拆迁赔偿依据不足,造成走廊清理内容与实际不符、费用有偏差。

  原因:1.未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环评报告和批复、规程规范的要求。2.勘查手段单一。

措施:1.及时收集并掌握相关政策、法规等支撑性文件。2.升级勘测技术。

33

路径

初步设计

重要交叉跨越遗漏及考虑不足

遗漏地上、地下重要交叉跨越物或跨越高度取值不准确,电缆线路重要交叉跨越竖井、地下管线交叉跨越安全距离等设计不合理,导致工程量与实际有偏差或目实施困难。

  原因:1.路径信息掌握不全面,沿线障碍物、林木分布等调查不准确。2.对交叉跨越物内涵辨识不明。

措施:1.加强内部质量体系管控。2.学习并掌握交叉跨越内涵及处理措施。

34

路径

初步设计

线路通道障碍物遗漏或考虑不足

收资不全面,未合理控制线路与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军事设施、油气管道设施、炸药库、采石场等各类障碍物之间的安全距离,造成局部或整体路径方案不成立,引起方案变化,投资增加。

  原因:1.路径信息掌握不全面,未能从宏观层面把握线路路径与重要设施之间的关系。2.对重要设施如何影响路径辨识不明。

措施:1.关注并收集影响路径方案的重要设施资料。2.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程规范的要求。3.加强与相关行业主管单位的沟通。

35

路径

初步设计

路径规划不合理,未能远近结合

与前期规划未能有效衔接,未综合考虑变电站进出线布置、兼顾已有和拟建线路的关系,造成线路改造或重复跨越。

  原因:1.未能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电网建设等的规划进行路径选择。2.未兼顾其它线路的建设需求。

措施:与前期规划有效衔接,路径选择中综合考虑本期线路、远期线路建设情况后布线。

36

路径

初步设计

较长线路路径未开展多方案比选

路径长度较长时,直接沿用原可研设计推荐路径方案,未按照初设深度管理要求提出多个可选路径开展方案比选。

  措施:对线路路径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推荐合理路径并取得相关协议。

37

路径

初步设计

局部、重点路径未充分优化比较

关键路径、重要交叉跨越位置选择考虑不周,导致后期施工、运行困难。

  原因:1.关键路径信息掌握不全面。2.设计人员对关键方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措施:1.局部实测并附线路走廊拥挤地带平面图进行路径优化。2.路径、塔位选择时考虑青苗赔偿、施工运行难度,做到环境友好。

38

路径

施工图

施工图阶段未复核或完善路径协议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未了解到政府部门政策、规划有调整,进一步完善协议。路径方案微调时,未对协议进行复核。造成局部或整体路径方案不成立,引起改线,投资增加。

  原因:1.忽视前期协议中有关要求或在施工图设计中未核实地方政策、规划是否有调整。  

措施:1.在施工图设计中检点前期协议内。2.及时了解当前政府部门政策、规划的调整。3.根据工程时间情况,需要完善林勘、防洪等评估、评价工作。

39

路径

施工图

通道清理内容不完整、依据不充分

未说明走廊清理原则、未说明准确范围、数量,造成走廊清理不准确、工期延误不能按期竣工验收。

  原因:未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环评报告和批复、规程规范的要求。

措施:学习并掌握规程规范的原则,准确计算清理范围、数量,出具通道清理分册。

40

路径

施工图

交叉跨越设计考虑不足

遗漏地上、地下交叉跨越物,跨越高度取值不准确或收资不全面,未合理控制距离。导致交叉跨越高度不足,不能按期竣工验收。

  原因:1.路径信息掌握不全面,沿线障碍物、林木分布等调查不准确。2.计算方法不准确。

措施:1.加强内部质量体系管控,应用先进技术手段支撑设计的准确性。2.学习并掌握不同情况下交叉跨越取值、计算。

41

路径

施工图

沿线障碍物调查深度不足

施工图阶段,未对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军事设施、油气管道设施、炸药库、采石场等各类障碍物进行复核,或安全距离考虑不足,造成局部或整体路径方案不成立,引起改线,投资增加,工期滞后。

  原因:现场定位疏忽,遗漏重要设施。

措施:现场工作过程中时刻留意,多问多了解,加强补充收资,全面掌握通道情况。

42

其他

初步设计

多专业、多单位间配合不到位,造成设计方案改变

电气、结构、系统、通信、技经等专业间存在设计原则和依据标准的版本不统一;或多家设计单位之间协调配合不足;或设计与业主、市政、电厂等单位未及时沟通。造成出线交叉、走廊紧张、方案改变,引起投资增加,工期延长。

  措施:1.设计单位项目经理应对工程涉及各专业统一设计原则和依据标准的版本,及时通报工程的较新进展和变化。2.业主单位对于涉及市政管沟、电厂送出等工程或同一工程多家设计单位时,要及时组织相关参建单位明确工作范围。

43

其他

初步设计

工程概算与通用造价、造价控制线、限额设计控制指标分析对比不充分

工程概算未与通用造价、造价控制线、限额设计控制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或分析深度不足,无法充分证实工程概算的合理性。

  措施: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及国网公司相关规定的要求执行。

44

其他

初步设计

缺少停电迁改中的通讯组织、临时过渡等方案

在工程设计的老旧线路改造、间隔倒接等情况下,缺少临时过渡方案、停电计划或交叉跨越情况及跨越方式不明确,未分析停电施工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及时间等问题,造成较终方案无法实施。

  措施:在工程项目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停电时间、过渡方案、施工可行等要素,编制切实可行、内容具体的设计方案并计列相关的措施费用,同时征求运行、调度、施工部门(单位)的意见。

45

其他

初步设计

设计资料内容缺失,深度不足

设计未进行必要的方案比选,未按相关要求提供杆塔间隙圆、导地线机械特性、绝缘子机械特性、交叉跨越、电缆敷设布置方案等图纸。

  原因:1.设计经验不足,简单套用图纸。2.设计质量把关不严。

措施: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的要求执行。

46

其他 

初步设计

初设与可研批复及核准文件的规模不一致

存在初设与可研批复或核准文件规模不一致的情况,且未报送相关部门、单位,取得澄清或批复。

  措施:1.设计在初步设计过程中严格执行可研和核准后的规模。2.对于确实需要进行规模调整的工程,应取得原批复单位的书面许可。

47

其他

初步设计

拆旧建新的必要性论证不足

增容、间隔调整、拥挤地段改造等工程中存在对旧线路是否需要拆旧建新的必要性,未进行充分的论证和阐述,导致审查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措施:对旧线路拆旧建新的必要性提出充分的论述,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48

其他 

初步设计

内审流程执行不到位

未按照总部规定执行内审流程,内审中业主单位内部未达成一致意见,或设计未落实内审修改意见,导致初设审查缺乏效率。

  措施:1.加强内审流程管理。2.合理安排设计周期。

49

其他

初步设计

基建新技术使用不当

线路工程符合使用基建新技术的条件,但未采用;或不符合使用条件时,强行使用;或使用时简单罗列新技术名称,未具体分析方案及费用。

  原因:1.对基建新技术掌握不全面、理解不透彻,不能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使用;2.为满足审查要求盲目使用新技术。

措施:1.积极了解基建新技术发展动态,并定期培训学习;2.在使用过程中应详细论述应用方案并列支合理费用。

50

气象条件

初步设计

气象条件取值论证不充分

直接将单次极端气象条件作为设计依据或全线、局部简单提高设计风速等级,未提供相关论述资料。造成工程投资增加。

  原因: 未经论证直接将单次极端气象条件作为设计依据, 全线简单提高设计风速、 覆冰厚度等级, 气象条件取值不合理。

措施: 1. 根据设计内容深度规定,设计单位应调查沿线冰凌情况,  结合附近已有线路采用的设计覆冰值与运行经验, 提出设计选用的覆冰值, 单次极端气象状况应作为设计验证条件, 而不能直接作为设计依据。2. 根据设计规程, 设计单位应根据沿线气象资料的数理统计结果, 综合考虑该段的微地形、 微气象条件以及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气象条件。

51

气象条件

初步设计

对微地形微气象的处理措施不当

未明确需要采用的加强措施或说明进行避让的情况, 导致局部实际风速、 覆冰条件超出设计条件, 存在事故隐患。

  原因:1. 特殊气象条件处理措施无明确标准、 依据。2. 对处理措施掌握不透彻。

措施:1. 认真学习行业、  国网规程、标准文件。2. 加强特殊区域设计手段的学习。


输电线路视频监测装置

快速通道 Express Lane

咨询热线

029-85725501029-85725501

邮箱:market@jinpower.com

QQ:4648530